专题专栏

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 028-12388

      网上举报:

      http://sichuan.12388.gov.cn

      来信请寄:

      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 625014

      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 611130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时评热点 > 热点要闻 > 正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蕴含的统筹兼顾方法论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 发布日期:2020-06-17 】 点击数:

统筹兼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运用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20次提及“统筹”的概念,如明确“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要求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整体考虑,使之同向而动、相互促进,并且要求每一个“全面”的具体实施,其内部各环节、要素、部分都应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形成合力。

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近年来,长江三峡各地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统筹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构筑起一道美丽的生态屏障。图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三峡旅游母港。

高度重视统筹兼顾方法论的学习和运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统筹兼顾的重要性。可以说,统筹兼顾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方针,也是统揽“四个伟大”、完成新时代历史使命的行动方案,既是观察世界、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也是改造世界、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的工作思路。

统筹兼顾是科学的思维方式。从本质上说,坚持统筹兼顾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统筹兼顾,一方面要遵循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把各个要素看成不可分割的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注重把握各方相互关系和作用,按照其特点和功能统一部署和安排;另一方面要突出全面性思维,关切各个部分、各个对象的需求,释放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协调彼此关系、平衡各方利益,使之能够各得其所,实现效能最大化,最大限度发挥全局效应和整体功能。

统筹兼顾是高超的领导艺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表示,在中国当领导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任何一个历史阶段的战略任务都不尽相同,都存在着整体与部分、眼前与长远的利益博弈。毛泽东同志曾说,“领导人员依照每一具体地区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统筹全局,正确地决定每一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工作秩序,并把这种决定坚持地贯彻下去,务必得到一定的结果,这是一种领导艺术。”概言之,就是说“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统筹兼顾不是平均用力、平行推进,而是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正确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着力于全局的关键环节,同时整合资源、协调力量,分层次、有步骤地处理好其他各方面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可以清楚地看到,党中央统筹推进“四个全面”,在注重总体谋划的同时,又高度重视牵住“牛鼻子”。比如,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全面部署,又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既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又强调突出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既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系统部署,又强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目标和总抓手;既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系列要求,又突出强调必须紧盯“关键少数”。

统筹兼顾彰显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统筹兼顾方法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强调统筹兼顾,就是要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作为聚焦点和着力点,倾听群众呼声、体恤群众疾苦、了解群众意愿、关切群众利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治国理政中,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必须坚决改、马上改;对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紧要问题,要科学统筹、优先解决。要结合实际,既抓全局的重点,也抓局部的重点,做到大局小局一盘棋。只有将统筹兼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统一起来,这一方法论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为群众造福,也才能永葆蓬勃生命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了灵活运用统筹兼顾方法论的光辉典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体系完整、逻辑严密,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蕴含着丰富的思维方法,树立了灵活运用统筹兼顾方法论的光辉典范。将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论用好用活,说到底就是要善于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持全面、系统、发展、联系而不是片面、零散、静止、孤立地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妥善处理好各种重大关系。

统筹兼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主要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根本矛盾的外化形式,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一定历史时期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质量显著提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这意味着我们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统筹兼顾,从全局高度思考和谋划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体体现在深化以质量为主攻方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缩小区域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各领域、各方面的相互促进和全面发展。

统筹兼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个阶段是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发展不协调、存在诸多短板是客观现实。协调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行业在其特定发展时期既有发展优势,也存在制约因素,必须统筹兼顾,在发展思路上既要着力解难题、补短板,又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两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实现高水平发展。这就需要从中华民族整体发展的高度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准确把握社会发展形势,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协调发展的原则,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突出国家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我们面对着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风险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难题。在这一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既聚焦重点、又统揽全局,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要加强海外利益保护,确保海外重大项目和人员机构安全。我们必须以国内发展为基础,强化各国之间的协同合作,整合国家内部和外部资源,优化和改善国内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使国内和国际大局相互促进,形成世界规模的发展合力,从而“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