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总书记曾不止一次提到“延安精神”,它有何寓意?
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有志之士从全国各地,如潮水般涌向中国内陆的一座小城——延安。这群人中,有放下锄头、离开土地的农民,有缠过脚的小学女教师,有怀抱婴儿的年轻夫妇,有漂洋过海的华侨青年……背着行囊,唱着抗日歌曲,他们在陕北高原上蜿蜒前行。据统计,前后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总人数在3万人左右。
爱国青年徒步、涉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资料图片)
延安偏居西北黄土高原,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这片土地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像磁石一样吸引了这么多热血青年?
或许,我们可以从“延安精神”中寻找答案。
“抗大抗大,越抗越大”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资料图片)
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瓦窑堡成立。在抗大的开学典礼上,毛泽东曾指出:“你们可以学一样东西,一样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学一个宗旨,这个宗旨也就是全国的全中华民族的宗旨——抗日救国。”他为抗大制定的教育方针,第一条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的政治信仰,支撑和鼓励着“窑洞大学”的学员们。他们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在延安这座革命的大熔炉里,成千上万的革命青年经过锻造淬炼,成长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
从延河水到黄土高坡,从宝塔山到三孔窑洞,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引下,我们党选择出正确的道路,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此走向全中国。
“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油画《延安整风报告》,毛泽东在延安礼堂为参加整风人员作报告
1942年,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整风运动。这次整风的主要内容是整顿党风、整顿文风和整顿学风。
《整顿学风党风文风》文本
这“风”究竟该怎么“整”?认真学习文件,学习马列主义,用以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斗争,以达到新的团结。
对“实事求是”这个成语,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作出了这样的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还指出了调查研究是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回忆在梁家河下乡岁月时曾说,陕北七年,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
“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张思德,小名谷娃子,是一名出身贫苦家庭的红军。为了让战友多吃一些,他每次吃饭到一半,就不声不响撂下饭碗去打水。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带领战士们在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
和战友一起烧炭的张思德(左)(资料图片)
毛泽东参加了张思德的追悼会,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他说,“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944年6月,“中外记者西北考察团”抵达延安。在延安,记者们参观访问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和一些工厂、学校、医院。纽约《先锋论坛报》记者斯蒂尔表示:“我体味到共产党常常说的‘为人民服务’,在延安所亲见的各种具体事实,我认为这是货真价实的。”
“陕北的好江南”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的英雄们献上秧歌舞《挑花篮》,我们耳熟能详的《南泥湾》就是其中的插曲。
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提出了“自己动手”的口号。随后各根据地逐步开展大生产运动。
三五九旅开垦荒地(资料图片)
1941年3月到1942年春,三五九旅高唱着“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建设保卫党中央”的战歌,浩浩荡荡来到南泥湾。没有粮食,就冒着风雪严寒,到百里以外去背粮;没有菜吃,就到山里挖野菜,下河摸鱼;没有生产工具,就自己制造;没有耕牛,就用人来拉犁……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战士们不仅不叫苦,还掀起了开荒竞赛的热潮。
就这样,南泥湾从荒山变成良田。据统计,1941年三五九旅共开荒地11200亩,收获细粮1200石,收获蔬菜164.8万斤,还打了一千多孔窑洞,盖了六百多间房子。
延安干部纺线织布(资料图片)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只是普通战士,干部们也在身体力行。在延安,朱德和身边几位勤务员一起组成了生产小组,开垦了三亩菜地,种上白菜、水萝卜、菠菜、葱、蒜、韭菜、南瓜、黄瓜等十几种蔬菜。每天清早和工作之余,他就到菜地里浇水、施肥、锄草。几位勤务员年纪轻,没有种过菜,朱德就手把手地教他们,还经常背着筐拾粪积肥。
美国女记者斯特朗在访问记录中写道:“党的负责干部,住在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的享受。”
革命选择了延安,延安哺育了延安精神。从延安精神中,我们可以看到热血的岁月,也能汲取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