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史难忘,汲鉴既往。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2014年开始,每年的这一天,国家都要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活动,至今已是第7个年头。在悼念死难者、提醒人们不忘历史的同时,也向世界表达中国反对侵略战争,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理念。
一面写满遇难者名字的墙壁,一段永远不能忘却的历史。上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民经历了一段饱受屈辱的黑暗时刻,为争取和平付出了沉重代价。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惨剧,也是人类历史上的悲惨一幕。1995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设立遇难者名单墙,上面镌刻着3000个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姓名,象征被日军屠杀的30万同胞。此后又经历多次增刻,2019年11月,纪念馆新确认的一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名字被镌刻在墙上,成为第10665个名字。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2014年开始举办国家公祭仪式后,每年来纪念馆参观者多达800万人次。2018年8月15日开始,纪念馆推出“江东门的钟声”仪式教育,邀请每天首批入场的12名参观者,分两组撞响和平大钟13声,寓意牢记这一天,珍爱和平。今年3月起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启动实名预约参观,每天来到纪念馆的约有8000人。今天,幸存者和家属来到这里祭奠83年前遇难的亲人,参观者们在此驻足沉思,不仅悼念那些在侵华战争中惨遭杀戮的同胞,也是擦拭民族记忆、从历史中获得启示。
钟声响起、默哀之时,当思历史的悲剧如何不再重演。面对死难者同胞名单,要哭、要哀、要痛,更要思、要醒、要奋起,“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和平不是谁恩赐的,更不是坐着等、跪着求来的。真正的和平是靠实力争取来的,是需要巩固和维护的,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用胜利才能赢得和平,靠实力才能守护和平。
我们在享有现在的和平时,不应忘记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下。一些地区仍然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看到善良的母亲失去孩子、幼小的孩童成为孤儿、柔弱的女子扛起枪走向战场、平民倒在枪林弹雨的血泊之中,更让我们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
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和平是人类最长久的夙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举行公祭,就是要让和平的理念传扬出去,飞越长江、飞过海洋,跨越国境、跨越时空、跨越文明,凝聚到世界人民的心灵深处。人人都牢记战争的惨痛教训,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让“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成为时代的强音,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